【东看西看】肖立晟:美国超预期大规模发债,应对“黑天鹅”需双管齐下

中新经纬   2023-08-10 01:03:25

中新经纬8月9日电 题:美国超预期大规模发债,应对“黑天鹅”需双管齐下

作者 肖立晟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

肖立晟


【资料图】

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最新公告称,将在本周出售长期美国国债1030亿美元,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的960亿美元。此外,美国财政部还将7月至9月期间的净借款预期规模上调至1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财政部在5月预期的7330亿美元。

超预期发债会否引发“美债海啸”?

从规模看,本周出售长期美国国债为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较5月份发售多出70亿美元。而三季度美国财政部需要发债的规模高居历史第二,仅次于2020年二季度,当时美国为了应对疫情暴发,开启了历史级别的财政刺激。可以说,本次美国发债计划确实超市场预期。

财政赤字扩大是美国超预期发债的主要原因。2023年上半年,由于利息支出压力大幅攀升,及社保、医疗等经常性支出居高不下,美国财政支出较2022年同期明显扩张,但财政收入反而出现下滑,尤其是6月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降幅超20%,政府赤字规模明显增加。2023年1-6月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累计规模达到9712亿美元,明显高于2022年同期的1374亿美元,广泛的赤字需要美国财政部发行更多的债券。

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美债收益率的变动可能将引发全球众多资产估值重新调整,进而引起金融市场动荡。相比近期惠誉调降美国主权债券评级,众多华尔街投资机构认为美国财政部超预期发债才是更大的“黑天鹅事件”。

实际上,美国超预期发债在短期内所带来的影响可能确实要大于惠誉调低美国主权债券评级这一事件。由于此前标普公司已经下调过美国主权债券评级,惠誉的行为实际上并没有引发市场的过度恐慌情绪。7月末以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在4%以上高位运行,便表明惠誉下调美国主权债券评级所带来的避险情绪并不是美债利率的主导因素。与之相比,美国财政部的发债操作却能直接影响美债市场的流动性,不仅会抬升美债收益率,也会通过外溢效应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虽然当前美联储加息基本接近尾声,但其缩表操作却仍在持续,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正在逐步被美联储回收。6月开始,随着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得到解决,美国财政部也开始重新发债并补充其一般账户(TGA)账户余额,而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逆回购协议的使用量明显下滑。后续若流动性的收紧传导至银行准备金体系,则2023年3月份美国中小银行的危机有可能重演。

大规模美债涌入市场,谁会来接盘?

当前美联储仍在缩表过程中,短期内并不能大量承接美债,而海外投资者当前对于美债的接受能力和购买意愿也有限,因此在美国财政部大量发债并重建TGA账户的过程中,购买者就可能只能是美国国内的商业银行、货币市场基金或私人部门。实际上,无论是哪个主体承接了新发行的美债,最终都会引起美元流动性的收紧,在推升美债收益率及美元指数的同时,也会对美股甚至大宗商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对利率较为敏感的科技股以及黄金、原油等具备金融属性的商品价格都或将出现大幅波动。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元流动性的收紧可能会引发国际资本回流,新兴经济体的股市、债市及汇率同样会受到明显冲击。

具体到中国市场,美元流动性收紧引发的美债利率上升、美元走强可能会对人民币汇率及中国风险资产形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以美债利率为估值锚的科技股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更大。同时,汇率的波动也会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掣肘。一旦美债供给大增引发美国金融风险再度暴露,避险情绪的升温可能会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实体经济形成一定的影响。

对此,中国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应对美债供给提升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宏观审慎监管,降低国际资本“快进快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二是,加快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及国内大循环的建设,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及防风险能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