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手艺之 修补雨伞 每日信息

顶端新闻   2023-05-26 12:57:39

河洛手艺之

修补雨伞


(资料图)

胡树青

古代的河洛地区,六、七月间经常是多雨之秋,小雨濛濛,大雨倾盆,有时甚至连月兼旬下起“连阴雨”。

提到“连阴雨”,还有一个名词——“连阴壳泡儿”。

何为“连阴壳泡儿”?说的是,平常或者说短暂的降雨,有时也会很猛,很大。但是随下随停,雨水或积存或流走,跟平时的湖水、溪水的无别,水面干净。

“连阴壳泡儿”则是在水面上出现并浮动着经久不散的气泡儿,这就叫“连阴壳泡儿”,这预示着这场降雨不会立即停下来,会持续下几天。

人们遇着连阴雨,会觉得很没劲。尤其是还在幼年的孩童,不能出去玩耍,这是多吗扫兴!

古时候(上世纪40、50年代也包括在内),最普遍被用到的雨具是雨伞,河洛人直呼“伞”,那时的雨伞有两种:

一种叫“布伞”,用木轴竹骨架,张上大布,用桐油涂刷,也叫“油伞”。这种雨伞很结实耐用,但太笨重,造型不太讲究,故而被视为次等雨具。

一种是纸质雨伞,方言直呼为“伞”。

伞纸质雨伞中间一根木轴,木轴下端按一个木手柄,上端戴一个木伞帽儿,木轴中段儿套一个木伞箍儿……所有的木构件儿都由专用旋车加工而成,圆滑光洁,非常精致。

伞帽儿上安插30多根(不等)用竹篾做成的伞篾儿,在伞箍儿周围安插和伞篾儿数目同样多的对伞篾儿起支撑作用的短竹篾儿,短竹篾儿的上端,一对一地插入伞篾儿腰部,伞的骨架就具备了。

再用细线把所有的伞篾儿、短竹篾网络式地串联起来,即使不糊纸,伞骨架也能自由的开、合。然而,这时的伞是半成品,没有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往伞骨架上糊纸才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

往伞上糊纸,用的是一种很薄、很柔韧的粗纤维纸——麻纸。所用的粘合剂是以油质稀料为主的胶水儿。方法是,在上面张贴一道麻纸,张贴一遍后,再在纸上刷胶水,在重复张贴麻纸……这样重复多遍,等伞纸风干到一定程度后,还要把伞合住;所有的伞篾儿,一根挨着一根,整个伞成为一个前头稍细,后头较粗,中段更粗的圆柱体,很秀丽,便于携带,一点也不逊色于今天畅行的“洋伞”。戏剧中、小说中,才子佳人打的伞,多是这中伞。

伞也是容易破损的,所以,修补雨伞是一种时行的手艺活。修伞的工作是雨伞制作的重复,工人挑一个挑子,带一些伞篾儿、伞帽、伞箍儿以及麻纸、粘合剂等材料,游乡串村做生意,是夏秋之季的一道看点。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