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何医生,我妈妈最近冠心病、血压都稳定,能服用连花清瘟吗?”90岁叶阿婆的儿子发来微信询问90后全科医生何睦为。“叶阿婆属于普通人群,没有影响。严重心肌缺血、高血压药物控制不稳定者,才不建议服用。”
这两天,何睦为在家休息,但仍闲不下来。他微信里五六个置顶的群聊不停闪烁。虽然在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家庭医生只有两年半,但何睦为已经累积了不少病人。这些群里“冒泡”的,大多是他的签约家庭,以及收集了居民“疑难杂症”的居委会干部。小何答疑很快,“开始了就停不下来了”,忙起来的时候一天得回复30余位患者。
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重点服务对象,是辖区内1.6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这里老旧小区多、65岁以上老年人多、高龄及独居老人等需要特殊关爱的老人多。截至目前,仅“独居老人”一项,斜土街道就有1351位,其中80岁以上691人。街道牵头、居委会落实,特意针对这些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托底:“应急小药箱”+“联合部队”,化身“发热救治社区前置哨”。
以小何负责的江南居民区为例,户籍老人占比45%,这些天社区应急药箱的使用和补给就没断过。老人基础疾病多,日常用药不能断,如何安全用药就成了关键。“病人在哪里,医生就在哪里”,近期,为高效服务辖区居民,斜土街道与社区医院推出了“驻群医生”新机制。
斜土街道在辖区老龄化最严重的日六一、日六二、江南、日二、康巨5个居委会,组建了以微网格为单位的“健康抗疫沟通群”,把家庭医生从线下请到了线上,宣传科普知识、指导用药安全。“群里只要有人@,就会有回复。”每每遇到高龄老人发热、气喘,江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薛逢喆拿捏不准,便在群里@小何医生。何睦为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专业、精准的解答。
此外,社区医院还与居委会联手排摸,建立了“红黄绿”健康档案。由家庭医生对“红”“黄”两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除了开具慢病药物外,还通过电话宣教,减轻老年人被感染后的焦虑感,并对一些独居或腿脚不便的老人及时予以健康照护。
老年人的日常用药也不能断。斜土街道还为19个居委会组建了“配药协调工作群”,由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病情对接、资源调配,避免了交叉感染,也让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我们家庭医生和居民在地理位置上挨得近,在情感上也熟,对老人的病情和流行病学史也比较熟悉,在群里就能咨询掌握他们的基本病情,把好健康和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何睦为说。
(来源:文汇报 记者:王宛艺)